管网漏损监测是确保供水系统正常运行和减少水资源浪费的重要环节。目前,管网漏损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分区计量(DMA技术)
分区计量管理技术是管网智能化漏损控制的基础。该技术通过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合理分区,并在每个分区边界安装流量计,实时监测各区供水流量。通过对各分区流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漏损区域和漏水点,从而实施精准修复。DMA技术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减少漏损水量,还能提升供水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具体实践中,DMA分区需要结合供水管网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分区边界,确保分区内管网结构相对独立且便于管理。同时,需定期对各分区进行夜间最小流量(MNF)测试,通过对比理论最小流量与实际测量值,判断分区内是否存在异常漏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排查和修复。
二、流量差法
流量差法是通过比较供水管网入口和出口的流量差异来判断是否存在漏损。当入口流量大于出口流量时,差值部分可能即为漏损水量。这种方法需要准确测量和记录管网入口和出口的流量数据,并进行定期的分析和比对。流量监测法作为流量差法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利用流量测量仪表监测输配水管道的流量变化情况,通过水量平衡分析开展供水系统漏水异常诊断评估,是管网漏损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夜间最小流量监测
夜间最小流量(NMF)是指在每日最宁静的时刻,通常是深夜至凌晨,城市供水系统中记录到的最低用水流量。这一时期,除了少数必要的公共服务和个别家庭的微量用水外,大多数用水需求几乎停滞。因此,夜间最小流量可以被视为城市供水网络在几乎无外部用水干扰情况下的“基线”流量,它主要反映了管道系统的自然损耗,包括泄漏、非法取水等非正常消耗。
对于水务管理者而言,夜间最小流量是评估和监控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状况的黄金指标。通过持续监测夜间最小流量的变化趋势,可以敏锐地捕捉到管网潜在的异常信号。若某段时间内夜间最小流量出现异常升高,这往往意味着管网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泄漏问题。
四、水平衡分析法
水平衡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供水管网中水的输入、输出和存储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漏损。该方法需要建立详细的水量平衡模型,包括水源、泵站、管网、用户等各个环节的水量数据。通过对比模型计算的理论水量和实际测量的水量,可以判断管网中是否存在漏损现象。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供水管网的漏损监测和管理。
综上所述,智能监测管网漏损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供水管网的实际情况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以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为供水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丨相关方案丨
智慧水务平台方案 |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 |
Copyright © 202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2015236号-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