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及建设需求
水利部《“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立体感知体系,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强化“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
行业痛点
感知盲区:传统监测点覆盖不足,山区、河道盲区数据缺失;
数据孤岛:卫星、无人机、地面设备数据格式不统一,难以融合分析;
响应滞后:灾害预警依赖人工经验,缺乏动态模拟与智能决策支持。
解决方案
柳林依托自主研发的感知层、连接层、应用层全栈产品,推出“空天地水工”一体化感知系统解决方案,以“全域感知、智能推演、精准管控”为目标,深度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感知、水下传感、工程BIM等多维数据,构建“空-天-地-水-工”立体监测网络,赋能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工程运维等核心场景,全面提升水利“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助力实现“风险可知、过程可控、效益可量化”的现代化水利管理。
系统架构:
系统功能:
【全维度感知 构建数字孪生底座】
“天空"监测:通过集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对河湖流域、洪涝灾害、工程概貌进行全局监测感知。
"地面"物联:部署智能传感(雨量计、水位计、墒情传感器、摄像头等)及遥测终端机或AI超融合智能终端,精准采集雨量、水位、土壤墒情数据采集,及AI图像测流。
"水域"智控:主要利用声、光、电、无人船等监测技术装备实现对河湖库水体的水位、流速、水质、泥沙、水下地形等水中水下要素的精准自动化监测感知。
"工程"穿透:通过BIM+变形感知,实时监控大坝位移与应力变化。
【全栈数据互联,多源数据异构融合】
通过自研的遥测终端机MTR-W系列遥测终端机及AI超融合智能终端,通过5G/4G/光纤等网络,遵循《SL 651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实现卫星影像、传感器数据、业务系统等数据快速融通。
【数字孪生平台,智能分析与决策】
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融合GIS+BIM+实时监测数据,实现全域数字映射与可视化管理,通过集成洪水预报、水源优化配置、供水智能调度等一系列水文、水利专业模型,针对具体应用业务需求,如防洪减灾、水资源高效利用、城市供水安全等,提供精准决策支持与动态模拟分析。该平台能够实时展现水体流动、水质变化、水利设施运行状态及潜在风险区域,助力管理者在复杂多变的水环境中快速识别问题、优化调度策略,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及水资源管理挑战,实现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与可持续发展。
核心优势:
国产化自主可控:全栈产品支持麒麟/统信系统、移远芯片,符合信创要求。
多源数据融合: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数据对齐时空基准,消除“信息孤岛”。
轻量化快速部署:通过边缘计算终端,实现数据本地处理,降低带宽依赖。
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从监测设备安装到模型算法迭代的持续运维支持。
数据安全无忧:遥测终端产品内置国产高级数据加密协议,全面守护数据安全。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2015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