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灌区与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以下是具体的对接方式:
数据层面
l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字孪生灌区要全面收集灌区的各类数据,包括土壤湿度、气象信息、作物生长状况、用水数据等,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则需梳理已有的水资源数据,如水资源总量、水质数据、取水口数据等,明确数据需求和缺口。
l数据标准统一
双方共同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包括数据格式、编码规则、数据字典等,例如规定统一的时间格式、数据精度等。
建立数据映射关系,将数字孪生灌区和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中的数据进行关联和匹配,确保相同含义的数据在两个系统中具有一致的表示。
l数据共享与传输
搭建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可采用专线网络、VPN 等方式,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利用数据共享平台或接口技术,实现数字孪生灌区与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例如通过 Web Service 接口、数据库接口等方式,使双方能够实时获取对方的数据。
技术层面
l系统架构适配
分析数字孪生灌区和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的系统架构,找出两者的差异和共同点。
对数字孪生灌区系统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使其在整体架构上与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相适配,如采用相同的微服务架构,以便更好地进行集成。
l技术协议统一
统一双方使用的通信协议、数据接口协议等,如采用 HTTP、MQTT 等常用协议进行数据交互。
对于地理信息数据,统一采用标准的 GIS 数据格式和坐标系统,确保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l平台接口开发
针对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的需求,为数字孪生灌区开发专门的接口,提供数据查询、数据推送、指令接收等功能。
在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侧,开发相应的接口来对接数字孪生灌区的数据和服务,实现双方的互联互通。
应用层面
l功能整合
将数字孪生灌区的关键功能,如灌区水资源调度模拟、灌溉用水管理等,以服务的形式集成到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中,方便省级平台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
在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上开发与数字孪生灌区相关的应用模块,如灌区水资源状况监测、预警等功能,实现应用层面的深度融合。
l业务协同
梳理数字孪生灌区与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之间的业务流程,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业务边界,例如在水资源调配业务中,确定省级平台负责宏观调配,数字孪生灌区负责具体执行和反馈。
建立业务协同机制,实现双方业务的无缝对接和协同运作,如通过联合制定应急预案,在干旱等特殊情况下,能够快速协调灌区和省级水资源的调配。
l可视化展示
统一数字孪生灌区和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的可视化风格和界面设计,为用户提供一致的操作体验。
在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上,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数字孪生灌区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如通过地图、图表、三维模型等形式,展示灌区的水资源分布、用水情况等。
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数字孪生灌区和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传输等安全技术措施,保障两个系统的网络安全和运行安全。
灌区信息化平台与省级水资源监管平台的对接,其核心追求在于实现数据的全面共享、业务运作的协同一致以及技术标准的无缝对接。柳林凭借在灌区信息化项目中深厚的积累,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灌区平台,在与省级平台对接的日常实践中,主要采纳API接口、数据库直接连接以及WebService接口等主流对接技术,以达成系统间的高效、无缝整合。这些技术手段确保了双方平台间数据的实时、精确交互,业务流程得以流畅对接,进而促进了水资源管理在省级宏观层面与灌区微观操作间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水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
相关方案
![]() |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 数字孪生灌区管理平台 |
Copyright © 202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2015236号-1